書籍編號 :GA3402
作者 : 叢林學院校友
出版社 : 香海文化
出版日期 : 2020-08-01
ISBN : 9789869912211
頁數 :256
裝訂 :平裝 / 重量(g) :268公克
定價 :320.00
本書折扣:9折,優惠價為:288
為求真理登淨域
為學佛法入寶山
在「減」的生活中,找到輕鬆自在的幸福密碼;在「簡」的生活中,找到歡喜圓融的幸福密碼;在「檢」的生活中,找到心甘情願的幸福密碼。
佛光山叢林學院自1965年星雲大師創辦開始,至今從未停止招生,每年準時有新生報到開學,可以說寫下台灣佛教史的一筆紀錄。近一甲子的孕育學子,更是造就不少佛門龍象、社會善美人才。
佛學院不只是學習佛法的學府,更是增進心力的加油站,廣為人知的「學佛不一定要出家」是佛學院眾所皆知的事實。
佛光山叢林學院的院訓──「悲、智、願、行」,以觀音、文殊、地藏、普賢四大菩薩之精神為教育目標,祈望學生皆能正面積極處世,服務關愛社會活動。
壓力充斥的生活,讓自己偶而停下來,細細品味:
「這是人世間最平等的選拔場所,非與他人比美貌或比技藝,而是與自己的習氣較勁。」
「佛學院是我尋找真理的楔子,它像利斧劈去紅塵暗影,讓我重新審視生命的渴望並洞見佛法的奧妙,引導我勇敢面對那無數難為人知的困難。」
序
你能為佛教做什麼?/星雲大師
嚴之煦之守護菩提苗 /慈惠法師
佛學院點石的日子/慈容法師
法燈不盡 /妙南法師
圓門交會的火花
青松萌芽 師恩浩瀚/性瀅法師
心中常生萬法/滿可法師
找到無染心/慧人法師
我離地面幾公分?/有賢法師
晨鐘暮鼓的聲響/妙紀法師
繁華落盡見真純/覺曦法師
學好三年,學壞三天/ 妙津法師
重生/妙聖法師
諸上善人聚會/如勳法師
此心安處是吾鄉/知觀法師
扎根不退轉的信念/妙熙法師
六十坡一步一華嚴
寶橋承諾/覺誠法師
頭頂銅板過堂/慧軒法師
生活規律病痛自癒/依清法師
翻轉生命/永超法師
處處現代禪宗公案/妙開法師
人生最美麗的回憶/滿修法師
從零開始/有燈法師
歡喜的人間淨土/宗如法師
探生命之旅/知蓮法師
歡迎回家/如益法師
從姿態學習/妙曜法師
那段學院時光/永本法師
悲智願行下的成佛之道
修行的真義/慧昭法師
做中學 增福增慧/慧豪法師
四十天的佛學院日子/有望法師
慧命的搖籃/滿舟法師
星雲大師籃球場上的教育/永海法師
踏入選佛場/妙佑法師
道氣充滿/滿慧法師
學無止盡/滿醍法師
四格的人生/妙祥法師
沉潛自覺的時光/妙暢法師
發心就有力量/覺居法師
佛光山叢林學院創辦人的話
你能為佛教做什麼?/佛光山開山 星雲大師
二○○六年八月十四日,星雲大師在佛光山如來殿大會堂為佛光山叢林學院畢業生的開示與祝福:我們叢林學院在慈惠法師四十多年的領導,以及院長滿謙法師的辛苦之下,今天又有一些學生即將畢業了。畢業生中有出家眾,有在家眾。出家眾畢業了,我一點都不掛念,因為他們在佛教裡弘法利生,各有安置的位子。我比較掛念的是在家眾,讀了佛學以後,要到哪裡去呢?要做什麼呢?
四十多年前有一位青年寫信給我,他說:「我們想要信仰佛教,但是不知能為佛教做什麼?」當時,我心裡有很深的感觸,也暗暗的在想:我要讓青年在佛教裡做什麼?後來我為人生訂下了所謂「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的理念,所以現在佛光山文化、教育、慈善單位很多。
另外,也以「共修淨化人心」,共修是一種團隊活動,藉由共修來淨化我們的身心。
其實,佛光山四大宗旨主要就是讓青年有目標、有方向。
今天的畢業典禮,我有幾點意見勉勵青年朋友們:
第一、畢業常回家
我曾經跟佛光青年們說,要常回到常住;叢林學院的同學們也是如此。
畢業生畢了業,分散到各地之後,要能常回家,要常常回到母校、母院,常常回到常住來。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家,那是父母、色身之家,回到常住則是回到法身慧命之家。你們在這邊念書,法身慧命的成長,必定要透過常住來幫助。所以,各位要常常回家。俗家有親人、有溫暖,有家庭的倫理、次序,常住、叢林也是一樣,裡面有同門、有同道、有軌則,會鼓勵、引導我們如何發展。如果我們的青年不想回法身慧命的常住,就好像斷線的風箏,究竟要飄浮到哪裡去呢?
我在這裡也要和在家眾同學們說,各位畢業以後,總不能再依靠俗家的父母來養你!或許你說再回到社會上去,你有什麼專長能為社會服務?你讀的是佛學專科,只有回到常住,甚至與過去的一些學長看齊;當然,我是不鼓勵人出家的,但是在這裡不客氣的說,出家是唯一的前途,唯一安全發展的一條道路。
第二、佛子走出去
佛弟子要走出去。出了家,以寺廟為家,但也不能在有得吃、有得住的情況下悠閒生活。出了家,應該志在四方,要走出去。過去我曾說,佛教要從深山裡走出去,要從寺廟裡走到社會,走入群眾裡,才能弘法利生。每一個人也是如此,要在佛門的文化、教育、慈善事業裡,找出自己的一條路。不論你喜歡做什麼,都要能發心;天下雖然很大,你不自己去努力爭取,不自己去播種、耕耘,未來的天地、收成也不會是你的。
第三、踏遍全世界
有句話說:「一缽千家飯,孤僧萬里遊。」我們弘法的足跡要踏遍全
世界!世界上走路最多的人,有人說是商人,為了經營、賺錢、做生意,走遍多少國家、城市;再者就是軍人,為了打仗、征討,再危險的地方都要前往;或者有人說是探險家,為了探險,登高山、下海洋,探求珍奇。
另外,世界上走路最多的就是僧侶,他們有所謂的「雲遊」、「行腳」,過去佛陀在世的時候,為了弘揚佛法,走遍五印度;法顯大師冒險西行求法;唐三藏玄奘橫渡流沙,西行取經。為了弘法,他們不惜一切,把真理、歡喜布滿人間。
所謂「行腳」,就是不可以躲在家裡,要踏遍全世界啊!佛法要有人弘揚,才有人信仰,沒有人宣揚,就如再好的花朵,沒有原料、沒有水分灌溉,它也會慢慢枯萎。
第四、心中有佛法
畢業生過去在叢林學院裡研習佛法,至少都有四年以上了,這四年的時間看起來很長,實際上也很短;浩瀚的佛經,豈止是四年的時間能通達的呢?佛法也不一定在多,一句佛法,你真正信了、真正行了,對你還是很有用的。所以,各位畢業生,心中要有佛法,有佛法就有辦法!
什麼是佛法?慈悲是佛法,你能把慈悲的種子散布到全世界嗎?歡喜是佛法,你能把歡喜布滿整個社會嗎?智慧、般若是佛法,你有聰明、靈巧、方便、能觀機逗教去度眾生嗎?忍耐是佛法,你有忍耐委屈、擔當苦難的勇氣,就能走遍天下。佛法還有很多,三法印是佛法,四聖諦是佛法,八正道也是佛法,只要你擁有其中的一點,就用不了了。
世間上的財寶有用盡的時候,而佛法的財寶是用不完的,你擁有慈悲,慈悲用不完;你擁有智慧,智慧用不完。所以,各位畢業的同學們,心中要存有佛法。
每一位佛學院畢業的同學站出來,與社會上一般人還是不一樣的,為什麼?因為他有佛法、有氣質、有慈悲的樣子。
最後,希望各位畢業生:
第一、畢業常回家:回法身慧命的家。
第二、佛子走出去:所謂「弘法遍天下,利生滿人間」。
第三、踏遍全世界:過去出家人為了吃一餐飯,要出去行腳托缽;經典裡說,三十里路之內不去應供,叫做「懶比丘」。所以我們要藉由行腳、旅行,把勇猛精神、把佛法帶出去。
第四、心中有佛法:要將佛法傳播出去,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足夠的本錢。所以,每個人心中要有佛法。
以上四點提供各位畢業生做參考。感謝我們多少老師的辛苦教育,感謝家長給予我們的護持,感謝功德主們熱心於人才的栽培,一再捐助獎學金,也感謝所有關心我們的人。
今天大家成長了,要邁出去了;過去接受別人的因緣,凡事都是別人給我們,現在我們也應該把別人對我們的好、給我們的善緣布施出去。這是我對各位畢業生的希望。祝福你們!
心中常生萬法/滿可法師
四位馬來西亞求學的遊子,帶著滿懷歡喜以及期待的心情,踏上求學之路。當飛機輪子觸碰到桃園機場跑道時,我們感覺回到家了。當時台北正值寒流,我們這群來自馬來西亞亞熱帶國家的遊子們,未曾經歷寒冬,頭一回知道什麼叫做冷。回到台北普門寺,第一次在異國過馬路,我們一看到斑馬線及綠燈亮,就理直氣壯的跨大腳步過馬路,說時遲,那時快,心定和尚喊住了我們:「同學們,斑馬線及紅綠燈提供指引,但過馬路還是必須注意車輛。」這是我熟悉台灣交通的開始。
隨後,我來到了台灣佛光山,開始了人生中另外一種學習。走進佛光山寶橋小鐵門的那一刻起,我與外面的世界隔絕,沒有報紙、沒有收音機、電視、不准外出的佛學院生活。關閉了與外界的因緣,但卻開啟了內心世界的另一扇門。由於自小非常獨立,生活、學習上的大小事物都是自己打理,來到了佛學院,卻發現雖然大家都是來自四海之內的華人,但是生活上的文化細節卻是大相逕庭。學院對我們的照顧可說是無微不至,從寢具到生活起居,無不一一為我們打理好。當時的我受之有愧,心裡忐忑不安,我尚未為佛教貢獻一份力,就已經承受佛光山為我提供的免費課程、免費食宿,我是否受得起這一切?尤其在過堂吃飯時,我看到桌上擺放著那一碗飯、一碗湯、一盤菜,看起來如此豐盛,我更是覺得猶如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內心既是感恩,又是慚愧!
院長星雲大師每天下午四點就會來電,請學生到東山的籃球場打球,學生也能藉此因緣與大師接心。當時,我就問了大師:「佛光山對我們這群學子無微不至的照顧,令我們內心慚愧,我們應當如何去接受它?」大師說:「以不迎不拒的精神去接受,飯要吃得下去,心才會發得起來。現在的你沒有能力,沒關係,但是未來你有能力了,你就可以回饋佛教。 」自此之後,我心安受之。
由於我剛開始接觸的都是佛光山的大師兄們,如心平和尚、心定和尚、慈莊法師、慈惠法師、慈容法師,這些長老級的師兄們在言行舉止之間,總是會攝受我們的身心。可是,到了佛學院,班上有一半同學都是出家眾,而他們的不威儀總是讓我徒增煩惱:「同樣都是出家人,怎會差距這麼大?威儀不足、言詞不當,還做出許多不如法的事,真是愈看愈煩惱啊!」故此,我又針對這個現象,請示了大師。大師慈悲的說:「他們都不行,你來好嗎?」大師這一句話如當頭棒喝,敲醒了我的傲慢心,當下頓生慚愧之心。大師繼續開示:「僧團中也有好的一面,你接受不了不好的那一面,你的人生是殘缺的。如果你能包容那不好的一半,人生才會圓滿。」聽了大師的一番話,我當下發心立願,我要出家,做一個如法的出家人。
在佛學院的生活裡,我們第一學習到認識常住、認識佛光山,認識星雲大師所推廣的人間佛教,學習與人相處之道。從中我們也學會認知自己,從佛法裡面去體會並改進自己。佛學院的教育更堅定了我的信仰,並留下一個對於三寶、對於人間佛教的信念。我更懂得如何發心立願,為大眾、社會謀福利,這個信仰讓我認知了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回憶當年在佛學院的課程有唯識、經典導讀、佛教歷史等,可以說已經忘了內容,但佛學院的佛教教育「餘留下來」的是,當我時刻需要佛教知識時,這些知識像明亮的日月一樣長久保任在我的記憶中,而且在任何時候,心中常生萬法。佛學院的教育讓我看到苦海的眾生,讓我擁有自信,讓我看到未來。
若沒有三寶,我就看不到眾生。若沒有佛教信仰,我就找不到自信。若沒有星雲大師,我就看不到未來。感謝佛陀慈悲接引,把佛法留在世間。感謝星雲大師提倡人間佛教,讓我有因緣接觸佛教,無時無刻在生活中修持,更感謝大師接納不懂事的我們,教育我們、成就我們。此外,我也要感謝師兄弟們的包容、支持與愛護。祈願未來的莘莘學子們,珍惜因緣、虛心求教、發心立願、發揚人間佛教。
那段學院時光/永本法師
自出家至今,很少去回憶自己的過去或自己參與的事蹟。從叢林學院畢業後,每天都在工作中忙碌的學習、成長,充實自己修道的生活,渾然已忘了時間的流轉。驀然回首,啊!我已離開學院學生的生活三十多年了。雖然,身分改變了,但出家的生涯中,我又何嘗離開過學院?
民國七十二年八月,我來到佛光山叢林學院就讀,同年九月出家。當時,學院外聘許多佛學專家、學者來學院教學,例如:日慧法師的「華嚴思想」、常覺法師的《攝大乘論》、幻生法師的「因明」、楊白衣教授的「印度佛教」、游祥洲教授的《大智度論》……,當然,還有師父上人、心定和尚、慈惠長老、依空法師等的授課。
外聘老師的課程,是隔週上課,每一次都是上八節課。所以,每週六下午、週日早上,都是外聘老師的課。為了學習,同學每週六、日,都忙得不亦樂乎!學院學習的生活,過得非常充實。遇到考試時,是同學大團結的時候了。通常外聘老師的考試方式,幾乎都是開卷考。因為科目多,所以,不管專一或專二同學,大家分工合作,分別去找文獻,提供給大家,再各憑本事去撰寫。有時,連題目、答案都不知如何下手時,學長會作示範講解、說明,讓大家都能在功課上得心應手。現在回憶起來,那段的學院時光,真是溫馨與快樂。
記得,學院中的生活學習,都是學長帶著我們。平時,學長不但指導我們行住坐臥的行儀、作務外,舉凡學院舉辦的活動,也是學長帶著我們一起學習,老師指導方針。如:大悲殿的大悲懺法會,從廚房的典座、行堂,到香燈、布置、法器、知客、開示等,全由同學負責。
當時,全院含專二、專一、東院同學、英文班、日文班,約九十位左右!這種大家庭的學院生活,讓每個人生活在其中,身心安住、充滿歡樂。有困難、煩惱時,找學長!生病時,找學長!需要幫忙時,還是找學長!那時,學長是全院同學學習的靈魂人物。
學習中,影響我最深遠、記憶最深的,是師父上人的指導──文章寫作及經典表解的學習。在學院就學期間,因為在《普門》雜誌(早期《普門》雜誌社設在學院校舍後方)公務學習,有因緣幫忙謄寫師父演講集錄音帶的內容。因為是學生,又來山上不久,師父演講的口音聽不太懂,自己的組織能力也不好;每次,都讓師父上人在文章上,改了又改。文章上改過的痕跡,常常是滿江紅。但是,師父上人總是不厭其煩的教導我們如何寫作。也因為要繕寫文稿,每週六、日的晚上,教務處允許我們到十一點才回寮休息。當時,院規規定是不准學生吃零食的,包含泡麵在內。
我們有幾位同學,一起參與繕寫的工作。每次到了晚上九點多時,肚子就會覺得好餓。師父上人常常會這時候出現,帶東西給我們吃;也會請人帶來餅乾、泡麵之類的食物給我們。雖然,早已事過境遷,回憶過往,仍然是充滿歡喜與幸福的。
師父上人的智慧,從他闡述人間佛教的相關書籍、文章,對佛法的新解,就可以得知。但對我而言,學習過程中,師父上人的經典表解,是超級清楚、有條理、有次第、又方便、又好用的教材。每一部經典在表解中,可以清楚一覽整部經的組織體系與重點。比傳統的科判,使人更容易懂、更容易學習。在佛學院,承蒙師父上人的讀經指導,使我研讀天台宗典籍時,也能應用表解的方式,迅速理解一經之梗概。如今我還是沿用師父上人表解的方法,研讀各種經論與教學。現在教學上,若有一點點小成果,這都是師父上人指導之賜。(師父上人的經典表解,現今已編入《全集》中。)同時,佛學院的學習,對我的工作與教學,是影響深遠的。
當然,佛學院是我們學習的搖籃,培育僧才,在世界五大洲,擔負弘法利生、傳揚人間佛教使命的工作,佛學院的養成教育,真是功不可沒!對我而言,真是無限的感激!
修行的真義/慧昭法師
記得一九九一年於總本山(佛光山)受完三壇大戒後,就隨著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搬到北海道場,我在北海道場總共住了四年,大都屬於求學的階段。記得一年級上課時,我問老師:為什麼以前做在家護法信徒時很發心,但出了家,反而沒有那股熱忱?老師回答:因為你覺得已經安全,到彼岸了!其實還早得很,出家只是開始!
又有一次上宗門思想,老師對一位向來很傲慢的同學說:你的法只能看不能用,星雲大師的法不但好看,又很好用!雖然是對他講,但我聽了猶如當頭棒喝!心想:我的法難道只能看,不能用嗎?為了證明我的法能不能用?在佛學院一年級結業後,我簽下了當時都沒有人願意簽的北海道場知客工作。我在北海道場擔任知客將近一年半,一面求學,一面為大眾服務,幾乎是沒有放香日的!除了星期假日要到常住那邊帶信徒遊客參觀,星期一放香日也要打掃三、四樓的客房!每當我帶著信徒遊客參觀佛學院教室或圖書館時,看到同學們正在用功讀書,我心裡也會想:同學現在可以安心讀書,那我呢?尤其星期假日學院會邀請一些專家學者做專題講演,每次經過時,聽到裡面傳來的歡笑聲,我心裡也會有所掙扎!不過,後來心想:能夠好好讀書、聽講演固然很好,但能夠做知客,為大眾服務也不錯啊!心念一轉,當下也就釋懷了!
記得有一次正在教室看佛書,看得法喜充滿,幾乎已經進入三昧之中!這時窗外突然傳來音聲:昭師!常住的職事請你過去,有人要來掛單!說真的,當時真的很不願意!不過,後來心想:我讀佛書、學佛修行的目的何在?不就在放下我執,要無我嗎?如果連這個也放不下,那還談什麼修行?因此立刻放下書本,到常住客房為大眾服務!
記得有一天傍晚在打掃客房浴廁馬桶時,突然一道靈光乍現:哪一個不是佛菩薩?哪一個不是佛法?馬桶、垃圾桶、桌椅、蚊子,甚至你的怨敵等,哪一個不是佛菩薩?哪一個不是佛法?都是啊!這就是華嚴思想所說的「普賢行、普賢境」。所謂「普賢行」,就是一切所行,包括身口意三業行為,都是普賢菩薩之行;「普賢境」就是所遇到的境界,都是普賢菩薩之境界!這也可以稱為「觀音行、觀音境」,「彌陀行、彌陀境」,「釋迦行、釋迦境」!簡單來說:所說的話,都是佛的語言;所做的事,都是佛的行為;所起的心念,都是佛的心念!所處的境界,都是佛的清淨自在解脫境界!所以阿彌陀佛在哪裡?就在我們的心!極樂淨土在哪裡?就在當下!這也就是《三時繫念》所說:「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了則頭頭見佛,悟來步步西方!」因此當我們只有付出而沒有自私,只有喜捨而沒有貪欲,只有知足而沒有不滿,只感恩而沒有怨恨,只有慈悲而沒有瞋恨,只有謙虛而沒有傲慢,只有讚歎而沒有嫉妒,只有光明而沒有黑暗……,我們的道路將更為寬廣,世界將更為廣大!諸佛菩薩不都是從成就他人,來完成自己嗎?
自己的道路自己選擇,自己的世界自己經營,自己的淨土自己創造,一切靠自己!別人是替代不了你的,別人能夠幫你的,也只是給你因緣,就像阿彌陀佛創建了西方極樂淨土,也只是提供你可以往生到那裡繼續修學,修學完成,再迴入娑婆度化有情眾生。而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創建了佛光山,在世界各地創建了寺廟道場,同樣的,也僅是提供你在這裡修行辦道!要往生、要悟道、要解脫成佛、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一切都要靠自己!我在佛學院的日子,除了擔任知客外,也擔任過生活組長、教務助理等。感謝一切因緣的成就,讓我能夠為大眾服務,弘法利生!感恩諸佛菩薩,感謝師父上人創建佛光山,創辦了佛學院,讓我有機緣深入經藏,修行辦道。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恩佛學院的孕育,讓我能夠學習成長!
祈願每一個眾生都能得遇善知識,見佛聞法,具正知見,圓滿佛道!
六十位佛光山叢林學院的歷屆畢業校友,在院訓「悲智願行」理念的熏陶下,用他們的親身經歷,傳達出超過五千位佛學院學生的共同信念。
07-6561921 轉6664 ~ 6666
07-6563605
Email : fgce@ecp.fgs.org.tw
高雄市大樹區興田路153號
© 2024 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統編:96958655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2553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