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獻給疫後世紀的人間力量
★最廣為人知的佛教經典,度一切苦厄的路徑★
般若——讓我們在這個人間更自在的法門;
心經——每個人最切身認識自己的一部經。
星雲大師領讀《心經》,
安頓己心,自由生活,增值人生的幸福!
《心經》,一部「講自己的經」:短短兩百六十字,涵蓋時空和生命的真理。
星雲大師:「我不想講深奧的妙理,我只想傳達般若如何運用在我們的生活之間。」
透過一個又一個事理、一則又一則故事,闡明其奧義,如日之普照。什麼是比知識、智慧更高的狀態?心如何才能自由自在?人如何通達生死而出於生死?種種我們面對生命的處境和疑惑,《般若心經》都有最核心深入的解答。當我們體會並活用《心經》,勝過世間一切法寶。
二十一世紀已過了不少年,歷經了新冠病毒的百年大疫和世局動盪,氣候變遷,四大不調,世間面臨巨大的危機。
星雲大師圓寂前的一生,講經、說法、弘道、行慈,對如來真實義有著印心的體解。
星雲大師解說《心經》,深入淺出而撼動人心;兩千六百年前,佛陀所說《心經》的智慧,正可以幫助我們安頓自己的心,「度一切苦厄」……
【本書特色】
★星雲大師開宗明義闡述,這本《般若心經的生活觀》就是為了認識自己,找到自己回家的道路,把每一個人自己的本源探究出來。佛法應該和我們的生活、人生結合在一起,吃飯、睡覺、穿衣、教育兒女、到社會工作,都能用得著、很好用,那麼,這個佛法才是大家所需要的。
★星雲大師長年推動佛教人間化、生活化,《般若心經的生活觀》內容深入淺出,出世入世都適合閱讀,就是要讓大家了解心經、活用心經,進而擁有自在的心、從容的生活,在人間得幸福;強調可用、好用、受用,不講深奧的玄理,直指我們的心所應該走的大路、好路。
★特別收錄星雲大師《般若心經》書法墨跡,珍貴難得。
★附有「心經關鍵字」,可隨時複習心經的要字、要義。
★【新版】新增附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要」。進階理解《心經》深層含意,搭配圖表解析,讓有意理解佛學者能深入淺出,明白通透
★【新版】開本易隨身攜帶,編排清秀,新增黑白攝影照片,抽象性質的影像讓人充滿哲思。
【目錄】
編者的話
【自序】
人間大自在◎星雲大師
【上卷】了解般若與心
摩訶:大、多、勝
般若:超越知識與智慧
波羅蜜多:從此岸渡到彼岸
心經:心的道路
關於《般若心經》的譯者:玄奘大師
【下卷】透過故事讀心經
自在最難得
因緣如花開花謝
無我的狀態
超越身心的限制
沒有煩惱的人生
「真空」才得「妙有」
「無」最快樂
心的大自由
【附錄】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要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關鍵字
【自序】
人間大自在
◎星雲
我們經常聽人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仔細想來,一點也不錯;所以,我們能夠既得人身又聞佛法,其實是非常幸運的。佛經浩瀚似海,我們一般最常聽聞到的正是《般若心經》,也簡稱為《心經》。
《般若心經》在佛法裡究竟占有什麼樣的地位呢?
在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經典裡,《華嚴經》有「經中之王」的稱譽,共有八十卷。其實,比《華嚴經》更長的一部經稱為《大般若經》,有六百卷。六百卷的《大般若經》,不容易一一深入研究,所幸有一部《般若心經》,是佛經裡面經文最短的一部,只有二六○個字,可是它卻代表了六百卷的《大般若經》,所以《般若心經》正是《般若經》的中心、宗要。
「般若」二字,在佛法裡面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經常聽到,佛陀為一大事因緣來到人間,他「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在這四十九年的說法當中,有二十二年,接近一半的時間都在講說《般若經》。可見「般若」的重要。
佛陀以二十二年講的六百卷《大般若經》,解釋《大般若經》前面四十卷的《大智度論》就有一百卷。有名的《金剛經》雖然五千多字,可以通行華文世界,印的經書最多。甚至超越《金剛經》的《般若心經》,《般若心經》只有二六○個字,但是這二六○個字,把我們的人生觀,人怎麼來、怎麼去;把宇宙觀,世間宇宙怎麼樣生起的? 將來怎麼流轉? 就等於是氣候有春夏秋冬,時辰鐘有1、2、3、4、5、6、7、8、9、10、11、12,世間萬物有成住壞空,我們心的念頭有生住異滅,都是圓形、環形的。人生有老病死生,老了病,病了逐漸走向死亡,死不是沒有,等於如圓圈,還會再回來。所以《般若心經》在佛教裡面,以這二六○個字的經典為中心。你要去看大藏經,九千多卷,可能花三十年、五十年不容易看完,可是《般若心經》二六○個字,可以在這許多經典裡面為中心,就是最重要的道理,《心經》都把它說得很明白。
《般若心經》是一部什麼樣的經典呢?《阿彌陀經》是一部描述阿彌陀佛極樂淨土殊勝莊嚴的經典;《維摩詰經》是藉由維摩詰居士證得的境界,來闡揚大乘菩薩道;《般若心經》講的則是每一個人最切身緊要的一部經,要認識自己,就要用《般若心經》。我們聽過很多道理,擁有很多常識,但是曾深入了解「講自己的經」嗎? 曾深入了解自己的心嗎?
我們看到世間上的眾生,貓、狗要吃飯,雞、鴨要吃米,牛、馬要吃草,人當然也要吃。可是不同的是,牛和馬除了吃草之外,就沒有別的要求了,而人除了吃以外,還有思想和見解。
所以,人在吃飯,可是各人吃出的味道都不一樣。拿喝茶來說,不會喝茶的人,感覺到茶好苦;會喝茶的人,卻是早晚非來點茶不可。人間之中,譬如飲茶,有人好苦,有人甘醇;有人恓惶,有人卻無比自在!
般若就是讓我們在這個人間更自在的法門!吃飯有了般若,飯的味道就不一樣;睡覺有了般若,睡覺的味道就不一樣。大家都在求功名富貴,但是有了般若,即使是求功名富貴,境界、看法卻會不一樣﹔有了般若,人的生活、思想、境界都會跟著改觀;有了般若,不要說證悟到般若可以成佛作祖,哪怕有一點般若的氣息,人生的情況就會改變。
我不想講深奧的妙理,我只想傳達般若如何運用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般若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提升我們的思想,淨化我們的人生境界。有一首詩說:「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平常時,我們每天看月亮,看慣了,就不覺得它有什麼特別,但是有了梅花點綴,意境就不一樣了。所以說,一樣的生活,有了般若就有不同的體會。佛法應該和我們的生活、人生結合在一起,我想要讓人理解《般若心經》,理解之後,吃飯、睡覺、穿衣、教育兒女到社會工作,都能用得著、很好用,那麼,這個佛法才是大家所需要的。
佛法對現世人生的幫助,屬「入世法」的範疇。人活在世間終不免三苦八難,遇到挫折與風浪時,如果沒有般若作舟,沉浮其中焉能自在? 因此以《般若心經》為智慧之母,時時以心念護持,反身觀照自我,自然在行住坐臥之間,身心自在輕安,處處結得善緣、佛緣,得到修行的大方便、大利益。
除此之外,般若同時也是解脫之法,常樂之法,包含在佛法的「出世法」中。在世間沒有永恆不變的快樂,沒有永遠盛開的花朵,人的老病死生無可避免,事物的生住異滅、成住壞空都無法逃避,只有覓得生命永恆的歸宿,出離短暫變異的世間,才能真正離苦得樂,到達極樂世界。在這個意義上,解脫之法是究竟的佛法。
玄奘大師西行取經之時,也曾得觀世音菩薩化身指點,在遭遇險阻時誦念《般若心經》,得到諸佛菩薩的護持,屢屢化險為夷,絕處逢生。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也有言:「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意思就是證道之後,他終於知道自己的本性是什麼了。而惠能大師能證得自性本不生滅、圓滿具足的存在,般若的指引功不可沒,所以說「般若是諸佛之母」。
《般若心經》是為觀世音菩薩所述修行般若的心法概要。有了它做為修行般若波羅蜜的總綱要,或者「去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或者「直指本心,見性成佛」,或漸或頓,依此真修實證。人生在苦海中的航行,就有了般若做為燈塔的指引,終能解脫成佛,遠離輪迴之苦,到達極樂的彼岸。
因此在現代社會,能有一卷《般若心經》,深解其義,不管在世間或出世間,信受活用,真是勝過一切法寶!
二○一○年五月
【編者的話】
自從西元四○二年,《般若心經》被漢譯介紹到中土,便逐漸成為中華文化圈中流傳最廣、大眾最耳熟能詳的佛教經典,幾乎人人都可以背誦全篇,至少是幾句經文;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感受到《般若心經》的文字和觀念影響深遠,可說幾乎無所不在。
全名為《佛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或略稱為《般若心經》的《心經》,總共只有短短的二六○字,為何能夠涵蓋人間乃至於宇宙的道理?
什麼是比知識、智慧更高的狀態? 心如何才能自由自在? 人如何通達生死而出於生死? 種種我們面對生命的處境和疑惑,《般若心經》都有最核心深入的解答。
但是,最簡短的心要,往往也是最難解的謎題;如果沒有體會與實證,沒有融入生活之中,二六○字的《般若心經》終究只是文句而已,我們可能會入寶山而空手還。
星雲大師的《般若心經的生活觀》,透過一則又一則生動的故事,以及佛法的真義,讓我們了解《般若心經》、活用《般若心經》,在生活中成就最本然、最美好的生命。
下一次,當我們念到「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時候,就會了解生命更高的狀態其實近在自己的心中而已,我們最珍貴的心正是此生最艱難的課題、最巨大的祕密。
【內文試閱一】
自在最難得:所謂「照見五蘊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無我怎麼能無苦呢?
舉一個例子,西方國家提倡踢足球,往往一場球賽就有十幾萬人觀看,可謂風靡,甚至瘋狂。最初,有的人在電視上,看到一個球沒有踢進去,氣得一拳把電視機打壞;有的人看到輸球了,就跳樓自殺。比賽的時候,觀眾經常是看到贏球了就歡喜,看到自己支持的球隊勝利了就高興。
有這麼一個趣談,歐洲體育之風非常盛行,十幾萬人在足球場觀看足球賽,座位很是擁擠,有一個人邊看球邊抽香菸,一不留神,燙到了鄰座的人的衣服,結果衣服慢慢地燒了起來。「痛啊!」這個人就想:「不得了! 是我的香菸燒到別人了。」趕緊就向鄰座的人道歉:「對不起! 我的香菸燒到你的衣服了。」「不要緊!不要緊! 回去再買一件。」意思是說,你不要囉嗦了,讓我專心看足球吧! 這是什麼心? 無我的心,在他的心裡只有球,球重要,我不重要,衣服也不重要,回去再買一件就好。
但是沒想到,對話中香菸的菸灰掉落,又延燒到另外一邊,一個小姐的頭髮也燒起來了。「哎喲! 頭髮燒起來了!」這個抽香菸的人趕緊又說:「對不起! 對不起! 是我的菸引起的。」「沒有關係、沒有關係! 燒了不要緊,回去再買一頂就好了。」他連頭髮都不要了,覺得只要再買一頂就好。這是什麼意思? 無我,他要專心看球。
當然這些人都不是真的照見五蘊皆空,不過,都有相似的無我:衣服燒了不要緊,頭髮燒了也不要緊,不計較、不打架、不吵嘴、不感到苦。如果沒有無我,這還得了嗎? 他們不就要爭吵,甚至打起架來了嗎?
所以,《般若心經》告訴我們「五蘊皆空」的妙用。
在這個人間,你能有也好、無也好,生也好、死也好,多也好、少也好,大也好、小也好,哪裡都好,如是觀之,那麼你就擁有這美妙的世界,擁有空的世界、空的人生。
我們對於苦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人生是苦」是佛教常講的一句話,而苦有好多種,比方有二苦、三苦、四苦、八苦、無量諸苦。
「二苦」,就是身體上的老、病、死苦,和心理上的貪、瞋、癡苦,也就是身苦和心苦。
另外,還有「三苦」,苦就是我們的感受,有時候我們感受到苦,有時候感受到樂,有時候也有不苦不樂的感受。總之,無論感受是苦的,是樂的,或是不苦不樂的,以佛法來看統統都是苦。
「苦受」,世間上的老病死、貪瞋癡、怨恨、嫉妒、求不得、愛別離,都是苦的感受。
「苦苦」,人生本來就是苦,再加生活上的苦、感情上的苦、思想上、見解上的苦,就成了「苦苦」,苦中之苦。
有的人覺得很快樂、我年輕貌美,我有錢、有背景,我的家世好、事業好,我一帆風順,我感到人生很快樂。其實,樂受,在佛教裡面還是苦。什麼苦?「壞苦」! 不管你怎麼快樂,這些快樂終有一天會壞。你說你年輕美貌,年輕美貌會消失;你說你感情美滿,感情也會有壞去的時候。
快樂也會消失,快樂也是苦。
再說「不苦不樂受」。人家讚美你很有修養、很有道德,你覺得那沒有什麼;活到三十歲死,或是活到一百歲死,你也都無所謂;有得吃很好,沒有得吃也沒關係。雖然苦和樂都不能動搖你,但是不苦不樂還是苦,什麼苦?「行苦」! 不管你如何有道德、如何有修養,不管你如何平靜、如何慈悲,諸行無常,歲月不待人,時間是不會饒過你的,你會有變化的,會有無常的苦。
所謂「四苦」就是生、老、病、死苦。「八苦」是生老病死苦以外,再加上「求不得苦」,欲望不能滿足我們,就會苦;還有「怨憎相會」、「愛別分離」及「五陰熾盛苦」。五蘊皆空的「五蘊」,又叫五陰。陰是蓋覆的意思,如同房子的屋頂能遮蔭、大樹能遮蔭。人,有五個東西會把我們的本性真如遮蔽。哪五個東西? 就是色、受、想、行、識五蘊。「蘊」是積聚的意思,色、受、想、行、識五蘊積聚了以後,就會像熾盛的火焰般燃燒,這個「我」也就要受無常之火燃燒了。
我們讀《釋迦傳》的時候看到,佛陀從王宮裡逃出去後,許多大臣們在後面追趕:「不行! 你不能出家,你的父王要把王位交給你,你的姨母在那裡叫喊著你的名字,全國人民失去了領袖,都非常哀傷,大家都希望你趕快回去!」
佛陀怎麼說? 他說:「我告訴各位,當房子失火時,如果我已經逃離了這間房子,你還會再叫我進去嗎? 我怎麼能這麼傻呢? 無常的宮殿、無常的人生燃燒著我,而我已經離開了無常燃燒的火了,怎麼能再回去呢?」
「你不能出家,王位多麼尊榮,國家的財富很多,你可以擁有的權力很大,美女、醇酒很多,快樂是享受不完的,回去吧。」大臣們說。
釋迦牟尼佛回答:「不能! 在你們看五欲是很快樂的,但是在我看來,五欲是什麼? 等於吃下去的東西,我把它吐出來了,你還要叫我把這個東西吃下去,我是吃不下去的。我已經捨棄五欲的生活,儘管你們說有多少人想念我,但我知道我正是因為有想念、有愛,所以必須去學道。」
人生等於甲、乙兩人從兩個方向走來,在交會點相會一下,然後就各奔西東。就如俗語所說:「夫妻本為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飛。」色、受、想、行、識就像火焰交織般,因緣散了,一段時期的生命就結束了。所以,人身難得,我們不能對自己的生命馬馬虎虎!
我們要想離開苦,就必須知道苦從哪裡來? 苦的來源找出來,我們才可以脫苦。
【內文試閱二】
心的大自由(節選)
【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因為無掛礙,也就「無有恐怖」,也就「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了。所以,依著「般若波羅蜜多」來修行,會怎樣呢?
首先談心無掛礙。我們的心掛礙太多,因為掛礙太多、負擔太重,所以感到很苦。據說過去有一個帝王想要編寫一部人類史,找了多少專家學者開會,預備編輯這部人類史。但是這些專家學者竟然天天開會,開了幾十年的會,還不知道如何寫法? 皇帝一直在催促,這許多人實在不得辦法了,可總得要應付一下皇帝。怎麼應付呢? 「人」一個字很簡單都寫不出來,那麼就寫六個字:人生、人苦、人死。
人出生了之後,就會有苦、就會死,這就是人類史。無論人生也好,人苦也好,人死也好,就只是一個東西,就只是一個掛礙,我們就是心裡的掛礙太多,所以患得患失。
日本有一個禪師叫做快川禪師,當某地和南邊的軍閥打仗時,有個澤田縣長跑來找快川禪師幫忙,因為快川禪師很有智慧,道行很高,縣長要他擔任參謀。
縣長要逼快川禪師做他的參謀,快川禪師不肯。「你不肯,我就帶部隊把寺廟包圍起來!」「就是包圍住,我也不肯答應。」「不肯,我就放火燒你的房子。」就這樣,房子從廟門口開始被縱火燒了起來。
這裡面有好多的修行人,大家就往寺後逃,逃到不得地方逃了,就往屋頂上逃。這時候,快川禪師叫大家坐下來參禪,大家都配合著坐下來。接著,禪師說:「現在請大家參一個問題,在大火裡面如何捉犯人? 在熊熊大火裡,我們要如何來說法布教? 如何度眾生?」道行不夠的人就說:「唉呀! 生命都受到威脅了,還要什麼說法度眾生呢?」禪師說:「有修行的人遭遇危難時,總能很安然,縱使在大火裡面,也能先把心定下來,沒有掛礙,面對生死,無怖、無懼、無畏,那麼我在這裡就是說法了。」
所以,快川禪師說道:「參、參、參!」要大家趕快參。
「參禪何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自涼」─參禪哪裡一定要找有山有水的地方,山明水秀好修行,這有什麼工夫? 只要把你心裡的掛礙,把你心裡的恐怖,把你心裡的念頭滅卻,大火也是清涼的。
所以說過去古代有修養的人,「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糜鹿興於左而目不瞬」;孟子「吾善養浩然之氣」。只要滅卻心頭的掛礙,心裡自能清涼。或許有人說:「我還沒很深的體驗工夫,在這個時刻能怎麼做,我也不知道。」我可以說自己的經驗。
二十一歲那一年,我在一所國民小學擔任校長,無緣無故卻被逮捕。幾十個人被關在一個地方,往往今天拖兩個去槍斃,明天拖一個出去,打得皮開肉爛,再弄個門板把他抬回來。
有一天,他們用繩子把我綁起來,拖著就要走了,一路上,五步一崗,十步一哨。心想:「這不是拖了去槍斃嗎?」面臨死亡是什麼感覺,我有了這一點經驗。之後雖然也有多次面臨死亡的經驗,但是對於這次的印象特別深。記得當時天上雖有太陽,卻覺得昏暗無光;地本來是平的,卻感到崎嶇不平。但是心裡並沒有害怕,只是感覺到自己馬上就要死了,我什麼也沒有做,現在就這樣死了,師父也不知道、母親也不知道,人就像水泡一般破滅了,一切就沒有了,如此而已。那個時候,我就生起了這種無常的感受。後來才發現,原來不是要槍斃我,只是在走了很遠之後,把我換到了另一個地方去關罷了。我很感謝這個經驗。
另外還有一次,記得是一九五八年左右,我在北投有一個小房子,取名叫做普門精舍。當精舍建好沒多久,就來了一個大颱風,因為後山的泥土坍塌,把後面的廚房壓壞了。那麼大一座山,這一坍塌,把房子壓壞了沒關係,人都壓死了,怎麼辦?
在那個時候,我並沒有想到財產的損失,沒有想到多麼危險,興起的第一個念頭是什麼? 我沒有福氣,一定有很多人要恥笑我,「你看星雲某人沒有福氣,好不容易有了一間房子,土塌下來,什麼都沒有了。」那可真是沒有面子了。第一個念頭想到的是這個,這還是有「我」,不過心裡又再想,這怎麼修理? 趕快叫人找工人來修。但是已經晚上十點了,有個工人來一看,「這沒有辦法修。」這麼遲了,要到哪裡找工人啊? 沒辦法。更何況這修一下也不是幾天的事情, 我一看事實如此,只好拜託人明天早一點找工人來修。之後,大家都睡覺去了,也沒有想到恐怖,一直睡到第二天天亮,跑到後面探看,才知道狀況真是驚險萬分,幸好並沒有
倒塌。
所以,面臨危險要鎮靜。每一個人其實都有這個能力,而佛教則可以訓練我們增強力量,增強定力,不讓人生天天活在痛苦、恐怖、顛倒、掛礙裡頭。
心裡沒有掛礙有什麼好處? 有一個老公公,他年輕貌美的女兒生病了,於是找醫生看病,卻怎麼樣都治不好。這個老人家愛女心切,就跑來找誠拙禪師幫忙。
「老禪師,拜託替我的女兒看病。」
「我又不是醫生,我怎麼能替你女兒看病。」
「老禪師,你的法力無邊,我只要請你在佛前替我的女兒念念經、消消災,一定就好了。」
「這樣呀,好。你要我替你的小姐念經,要不要講開示?」
「要。」
「好! 黃金一一九兩,白米一百擔,代價就是這麼多,你要知道,我的寺廟有很多人要吃飯。」老人家是一個大富翁,什麼沒有就是有錢,「沒關係,黃金一一九兩,給你;白米一百擔,也給你。」
「那麼就請你把女兒帶來跟我見面,我跟他講講話吧。」
老公公的女兒來了,禪師說:「小姐,你的爸爸為了你,叫我替你念經消災作福。他給了我一一九兩的黃金,一百擔的白米。這許多錢、許多米拿到我的寺廟裡,幾百人吃用,至少有四、五個人會成佛,至少有十幾個人會做菩薩,至少會有二、三十個人做羅漢。你們家裡的錢財供養了諸佛,供養了諸位菩薩,也供養了諸位羅漢,功德很大,你獲得的功德也會很大。因為你的病,我廟裡面臨的問題都得到解決了,現在你可以安心去死了。」
結果,小姐聽了這話以後,心想:「我功德很大? 那我怕什麼? 我不應該怕!我還有什麼掛礙? 正如誠拙禪師講的,我供養過諸佛,供養過菩薩,供養過羅漢,我功德很大。」就這樣,他的病好了。為什麼不死呢? 原本他怕男朋友不愛他、不喜歡他,怕這個、怕那個,心裡的掛礙很多,當然就生病,當他不再掛礙了,病也就好了。
我們人生有很多的毛病,從哪裡來? 從掛礙來的,掛礙會讓人生病。平常我們講疑心病,疑心會讓人生病,嫉妒心也會讓人生病。我們若能心無掛礙,也就無有恐怖了。
人還有一個毛病,就是「恐怖」,怕沒有錢,怕沒有地位,怕丈夫不愛我,怕兒女不孝順,怕錢財給人家倒閉,怕貨幣貶值,存到銀行也不放心。有一天恐怖也會成為病。
有的人晚上走路,總是覺得不大對勁,感覺後面好像有鬼跟過來;聽到一點聲音,就要趕緊快走,卻發現,不得了! 它走得更快,心裡就恐怖起來。假如你能有勇氣,就說:「站下來! 讓我看一看鬼是什麼面目?」其實並沒有鬼,鬼在哪裡? 鬼在我們心裡。
世間上究竟有沒有鬼? 我們不要說鬼道的眾生是鬼,其實世間上的人就是鬼,甚至人比鬼更可怕。人怎麼會是鬼呢? 打牌的人叫賭鬼,吃酒的人叫酒鬼,好色的人叫色鬼,甚至還有貪財鬼、懶惰鬼,你們看,世間上的鬼多不多? 多得很。原來鬼是人,人很恐怖!
但是只要我們心直,就不怕鬼,平日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站在船頭穩,不怕浪來顛。
多不如一,一個空、一個無,就很好了,我們的人生不要貪多。
星雲大師
中國江蘇江都人,生於一九二七年,二○二三年圓寂,耆壽九十七歲。傳臨濟正宗第四十八世,佛光堂上第一代開山祖師。
一九四九年初來台。曾主編《人生》月刊、《今日佛教》、《覺世》旬刊等佛教刊物。一九六七年創建佛光山,樹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之宗旨,致力推動「人間佛教」。先後在世界各地創設三百餘所寺院道場,並在海內外設立十六所佛教學院,培養佛門專業人才。此外,為推廣社會教育,創辦普門中學、南華大學、佛光大學、美國西來大學、澳洲南天大學,及創辦《人間福報》、「人間衛視」。一九八五年,卸下佛光山宗長一職,之後四處雲遊弘法,創辦國際佛光會,任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長、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榮譽會長。
星雲大師著作等身,著有《釋迦牟尼佛傳》《佛教叢書》《佛光教科書》《往事百語》《佛光祈願文》《迷悟之間》《人間萬事》《當代人心思潮》《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人間佛教系列》《人間佛教語錄》《人間佛教論文集》,及《星雲大師全集》等,並譯成英、德、日、韓、西、葡等二十餘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
大師一生弘揚人間佛教,對佛教制度化、現代化、人間化、藝文化、國際化的發展,可說厥功至偉!
購物說明
*商品示意圖謹供參考,請以實際供貨為準。
*郵寄單筆滿299元免運(海外運費另計);未滿299元時,運費60元。
*郵寄貨到付款單筆滿699免運(海外運費另計);未滿699元時,運費100元。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佛光讀友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 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有聲書商品、衣服、食品類,因性質特殊,一經拆除商品實際包裝(即除運送用之包裝外一切包裝),即不接受退貨或換貨。
運送方式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全球
海外運送方式及運費請聯絡: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TEL: +886-7-6561921#6664~6667
E-mail: fgce@ecp.fgs.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