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連結:
https://www.fgs.com.tw/product_info.php?prod_id=7602
星雲大師一生「為了佛教」,心心念念都是如何將佛教傳至世界每個角落,讓人間每位眾生,都能因佛法的滋潤而生活歡喜、離苦得樂。因此,從台灣到世界各地,他一步一腳印,如拓荒者般開墾出一座座的人間淨土。
本書是人間佛教的弘法史,一部血汗交織、生動感人的弘法史。也是涵蓋全球佛光道場的「寺志」,一部具考證價值又有情有理、賅攝悲智願行的寺志。
目次
【自序】但願平安幸福照五洲
編者的話
台灣 北區
三重佛教文化服務處
普門寺
台北道場
金光明寺
北海道場
蘭陽別院
極樂寺
安國寺
永和學舍
桃園講堂
法寶寺
月光寺
金蓮淨苑
台灣 中區
福山寺
惠中寺
圓福寺
員林講堂
北港禪淨中心
台灣 南區
南屏別院
南台別院
高雄佛教堂
壽山寺
慧慈寺
屏東講堂
日光寺
海天佛剎
亞洲
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
東京佛光山寺
佛光山法水寺
佛光山本栖寺
大阪佛光山寺
首爾佛光山寺
香港佛光道場
佛光山萬年寺
佛光山泰華寺
自序
但願平安幸福照五洲
回顧我的一生,我一直有一個信念,就是願將佛法遍天下,為了佛教赴湯蹈火在所不惜。二十三歲到了台灣,不知前途在哪裡,二年後好不容易有了新竹佛教講習會可以發揮我的理想,不意一年後講習會搬家,不得已走上弘法的道路。三十歲時,念佛會講堂落成,我被推舉為講堂住持。雖然我的志趣並非做一寺之住持,但是想到弘揚佛法,還是需要有一個據點才能有所作為,也就直下承擔。
這時南部信徒也不斷地來邀請,我又到高雄建立壽山寺與壽山佛學院。隨著壽山佛學院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必須再找一處安僧辦道的地方。四十歲那一年,高雄大樹佛光山開山建寺,東方佛教學院成立。一九七四年,因應北部信徒求法的需求,又在台北公館地區成立「普門精舍」,成為佛光山在北部弘法的起點。之後,台北的信眾每週都帶團南下佛光山朝山,為了解決南來北往的用餐問題;因此,一九七五年,又在中部的彰化建立福山寺。我派心平法師前往開山,就這樣開啟了佛光山國內第一間分院的歷史。
說實在,佛光山本山與分院同時開山,對佛光山捉襟見肘的經濟能力已經是非常吃緊了。但是雖然如此,對於佛教國際化的弘法目標,仍然一直在我心中醞釀著,只要有因緣我也決不放棄;所以當美國建國二百週年紀念活動時,政府希望佛教界組團前往美國,我仍然克服萬難組團前往。一九七八年,我先派慈莊法師前往美國開山,歷經千難萬苦,一九八八年,佛光山海外第一座道場「西來寺」在美國建立,第二年海外第二間道場西方寺也跟著落成。此後,佛光山海外道場就一一陸續成立。
我一向喜歡雲水的生活,所以在擔任佛光山住持三任後,於一九八五年就依照自己訂立的章程退位,交棒給心平和尚。自覺以後可以雲遊世界更為佛教發心,因此前往美國西來寺幫忙建寺,正式踏上國際弘法的道路。
一九九二年,我將海外建寺的工作,交付慈莊法師負責,並賦予其海外都監職位,協助海外道場的成立。他從此就拎著皮包一只,走遍世界五大洲,今天世界各道場能一一成立,他可說勞苦功高。此後又有滿謙法師繼任海外巡監之職,也都能克盡職責,巡迴輔導各洲寺務,深感欣慰。
繼美國開山之後,我們再前往歐洲發展,我請慈莊法師先前往巴黎勘查,之後又派依照法師開發歐洲各道場;永有法師到英國設立道場;依如法師到香港成立講堂;依來法師前往非洲弘法;永光法師到菲律賓開山;依宏法師在加拿大發展;滿徹法師在德國柏林建寺;覺誠法師開拓巴西及中南美洲;妙如法師到印度辦佛學院;依恩法師到韓國交流及建寺。一時間佛法傳遍五大洲,人間佛教道場紛紛成立。
這當中慈容法師帶領的國際佛光會世界各協會,成為我們在海外建寺的最大功勞者。許多協會會長都是在當地事業有成的僑領,或是深具名望的社團領導,如洛杉磯西來寺的陳居;東京別院的西原佑一;倫敦佛光山的倪世健;巴黎佛光山的江基民;雪梨南天寺的游象卿、廖德培;布里斯本中天寺的劉招明;泰國泰華寺的余聲清;奧斯汀香雲寺的嚴寬祜;德州中美寺的趙辜懷箴;溫哥華講堂的趙翠慧;巴西如來寺的張勝凱、斯子林;香港佛光道場的陳漢斌等人。因此我常說:「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利益歸於常住,功德歸於檀那。」一切都是大眾成就,沒有哪一處是我個人所有。
這些寺院不論是「山林寺院」的高雄佛光山總本山、美國洛杉磯的西來寺、日本富士山的本栖寺、澳洲臥龍崗的南天寺等,都經常舉辦僧信四眾的培訓講習。同時位於高樓的「都市道場」,如台北道場、蘭陽別院、惠中寺、南台別院、南屏別院等,更是人間菩薩道場。這些寺院不僅傳承佛教的信仰,更是人格涵養的學校,他們都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
尤其,我們在世界各地建寺,發現海外的華僑非常需要心靈寄託,佛教成了不分國界種族的共同文化信仰。我們到泰國的金三角、熱水塘去弘法救濟時,一些過去抗戰期間留在當地的國軍,他們為了保衛國家,離鄉背井,一過就是二十年。我們到達的時候,許多人感動落淚,不少人雙手合十,跪下聞法。他們說:「我們寧可沒有飯吃,也不能沒有佛法,因為沒有精神上的依靠,才是最大的苦難。」看到他們那種對宗教的渴求、對信仰的認真,不禁令人鼻酸。
又我們在法國巴黎成立大會時,巴黎的許多華僑流著淚對我說,今天因為佛教信仰才再度把華僑團結在一起,讓我們能再度如兄弟一般親愛。他們的話讓我非常感動,讓我意識到佛教對海外華人社會的團結、友誼的促進及人心的安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們的話也激發了我要將佛法弘傳五大洲的決心,為世界各地華僑建立心靈的皈依處。
走遍世界各國,讓我最感念的應該是香港人與馬來西亞弟子。香港人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問:「哪裡可以拜拜?」香港人把拜拜看得比賺錢重要,他們對精神世界的追求,遠比外在的物質世界還要重要。所以,我在世界各地建立道場,得到香港人很大的支持。還有馬來西亞籍的佛光弟子,他們在語言上的優勢與性格上的刻苦忍耐,都成了佛光山國際弘法的先鋒部隊,不但突破我們與西方世界的隔閡,更承擔了許多海外道場的建設發展。
我認為建寺度眾是弘法者的任務,弘法利生的目的就是要帶給眾生幸福與安樂。有一次美國的信徒問我:「學佛為什麼一定要了生脫死、成就佛道?為什麼佛法不能講求實際一點,教我們如何今生過得更好、更幸福呢?」因此,我們人間佛教的教法,就是當下重於未來、生活重於生死。帶領信眾在生活道德上增上,最終就能圓滿佛道。
過去有很多人說我心很大,其實我只是想到:哪裡沒有佛法,就往哪裡去。弘法利生是每一個佛弟子應有的責任,應該勇於當下承擔。《華嚴經》說:「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過去唐朝鑑真大師,為佛法流傳東瀛,遠渡重洋到日本弘傳戒律;東晉的法顯、唐代的玄奘大師,渡沙河、越蔥嶺,為了讓佛法弘傳東土,寧可向西天一步死,不回東土一步生。一千五百年前,慧深法師為了弘傳佛法,孤僧到中美洲,成為美洲佛教的濫觴。他們都是現代弘法者的榜樣。
如今走過人生九十載歲月,在世界建立三百多所道場與事業單位,只是效法古德的願力與發心;以「復興佛教,捨我其誰」的信念,將振興佛教,救度眾生的責任承擔起來,才不負身為佛弟子的使命。若問我生平何所求,但願平安幸福照五洲。
今佛光山開山已五十年,未來的五十年,期勉散布在海內外各地道場的徒眾,要做個地球人,不以一人一事為主;為了將佛法弘揚,要以大眾的需要、各地方信眾的需要為主。「根」可以到處移植,不一定要在某一地、某一區,要具有雲水的胸懷,才能讓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如是,是我對佛光弟子的期勉!
二○一六年十一月於佛光山開山寮
編者的話
《話說佛光山—寺院篇》,是由大師口述,加上當地道場的弟子增補軟硬體設施、各項弘法狀況等資料而寫就的書。
大師一生「為了佛教」,心心念念都是如何將佛教傳至世界每個角落,讓人間每位眾生,都能因佛法的滋潤而生活歡喜、離苦得樂。因此,從台灣到世界各地,他一步一腳印,如拓荒者般開墾出一座座的人間淨土。
三百多所的寺院,在大師心目中,每一座的建成,都各有微妙殊勝的因緣。其實,我們知道,這一切無不是大師的威德,以及慈心悲願感得人天護持、而感召來的因緣!
從大師口述的建寺緣起與歷史中,浮現眼前的是無數慕法者、求道者、行佛者的身影。他們或喜捨布施、或奉獻智慧與力量,竭盡所能的護持道場;沒有這些人間菩薩,佛光山不可能在五十年裡建立了三百多間的道場。
從大師口述中,躍入眼裡的還有肩負弘法使命,勇敢、不畏艱險如富樓那尊者的眾多出家弟子;沒有他們披荊斬棘、精勤不懈的弘法度眾,人間佛教也不可能在五十年裡遍灑五大洲。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言「寺院篇」,更貼切的是人間佛教的弘法史,一部血汗交織、生動感人的弘法史。也是涵蓋全球佛光道場的「寺志」,一部具考證價值又有情有理、賅攝悲智願行的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