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加入會員
  • Call : 07-6561921 轉6664 ~ 6666
  • fgce@ecp.fgs.org.tw
  • 關於我們
    • 佛光文化悅讀網
    • 聯絡我們
    • 佛光山香花迎
    • 佛光山香花迎AR影片
  • 中文書籍
    • 經 典
    • 概 論
    • 史 傳
    • 教 理
    • 文 選
    • 論 文
    • 用 世
    • 藝 文
    • 工 具
    • 童漫畫
    • 其他出版社
    • 小叢書
    • 佛光大藏經
    • 香海文化
    • 抄經專區
    • 儀制
    • 人間佛教研究院
  • 外文書籍
    • English 英文
    • Portuguese 葡萄牙文
    • French 法文
    • Japanese 日文
    • Korean 韓文
    • Vietnamese 越南文
  • 簡體中文
    • 文選書系
    • 系列套書
    • 點智慧系列
    • 高僧故事
    • 馬佛光出版品
    • 大師語錄
    • 簡體書目
  • 影音專區
    • 佛曲梵唄CD
    • 法音清流CD
    • 跨界、演奏音樂CD
    • 人間佛學院DVD
  • 佛光文物
    • 其他
    • 文創品
  • 悅讀活動
    • 主題書展
    • 結緣書專區
  • 套書散本
    • 星雲大師全集-星雲日記1-30
  • 電子書專區
  • 影片專區
    • 微閱讀
    • Podcast
  • 首頁|
  • 中文書籍|
  • 文 選|
  • 禪學與淨土

禪學與淨土

書籍編號 :5012

作者 : 星雲大師

出版社 : 佛光文化

出版日期 : 2023-02-28

ISBN : 9789574576708

頁數 :368

裝訂 :軟精裝

定價 :300.00   

本書折扣:9折,優惠價為:270

  • 內文簡介
  • 試閱頁
  • 影音閱讀
  • 作者簡介
  • 購物說明
  • 運送方式

本書收錄星雲大師14篇關於禪學與淨土思想的精采演講。主題涵蓋禪宗特色、禪堂清規、禪者與文人、生活、文學及其現代意涵;淨土思想之脈絡與建立、人間淨土之建設等。藉由大師提綱挈領、深入淺出的介紹,讓人對於習禪、修淨產生偌大的信心


目錄

 

從六祖壇經說到禪宗教學的特質

談禪

禪與文人

禪師與禪詩

禪與現代人的生活

禪堂的生活與清規

禪者雲遊與參訪

從風趣灑脫談禪宗的人物

從教學守道談禪宗的特色

從衣食住行談禪宗的生活

從阿彌陀經說到淨土思想的建立

淨土思想與現代生活(一)

淨土思想與現代生活(二)

淨土思想與現代生活(三)


內容連載

 

禪與現代人的生活

《六祖壇經》不但是佛教禪學的一部寶典,而且被我國錢穆博士推為研究中華文化的必讀之書。《六祖壇經》全文皆以禪學為主。禪的思想,為東西方文化共同接受,因為禪不是什麼神奇玄妙之理,禪只是一種生活,是大、是尊、是真善美的境界,是常樂我淨的領域。

 

禪,是人間的一朵花,是人生的一道光明;禪,是智慧,是幽默,是真心,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是人類共有的寶藏。

 

禪,雖然是古老的遺產,但更是現代人美滿生活的泉源,因為禪的功用可以擴大心胸、堅定毅力、增加健康、啟發智慧、調和精神、防護疾病、淨化陋習、強化耐力、改善習慣、磨鍊心志、理解提起、記憶清晰。

 

尤其禪能令我們認識自己,所謂明心見性,悟道歸源,茲以「禪與現代人的生活」為題,分四點來說明:

一、禪的人間社會性

禪,不是什麼神奇玄妙的現象;禪,也不是佛教專有的。可以說人間充滿了禪機,

大自然無一不是禪的妙用。禪像太陽的熱能一樣,只要有心,到處都有自己的熱能。

 

禪不是少數人的,禪有社會性,是人間的、大眾的。佛陀在靈山會上,把禪法傳給了大迦葉尊者,但把禪心交給了每一個眾生。

 

禪的光明照耀著人間;禪,溝通了人我的關係,溝通了心物的關係。禪者與禪者之間的接心、印心,處處都說明了禪的人間社會性,禪門一千多則的傳燈故事,不但玄奧,而且美麗。那些禪話裡,處處都說明了禪者從矛盾中,如何統一見解;從差別中,如何融和思想;從分離中,如何相依精神;從人我中,如何相通兩心!

 

學僧問洞山禪師:「寒暑來時,如何躲避?」

 

洞山禪師答說:「何不向無寒暑處去?」

 

學僧再問:「如何是無寒暑處?」

 

洞山禪師道:「寒時寒殺闍黎,熱時熱殺闍黎。」

 

學僧反駁道:「你不是說到一個既不寒又不熱的地方,為什麼又寒殺熱呢?」

洞山禪師終於明白的說道:「寒冷時用寒冷來鍛鍊你自己,熱惱時用熱惱來鍛鍊你自己。」

 

所以禪者不逃避人間,永遠活躍在社會每一階層,在寒暑冷暖、榮辱苦樂、貧富得失、是非人我中不動心。「猶如木人看花鳥,何妨萬物假圍繞」,這就是禪者人間的社會性格。

 

「春城無處不飛花」,同樣的,「人間到處有禪機」。從禪的名稱,可以看出禪的社會性,如禪食、禪衣、禪床、禪座、禪燈、禪味、禪話、禪行、禪悅、禪喜、禪友、禪眷、禪用、禪心︙︙人間社會裡,哪裡沒有禪呢?

 

真正的禪者,山林水邊,陋巷鬧市,不分僧俗,不計男女,人人可參禪,人人可問道,所謂「一缽千家飯,孤僧萬里遊」。禪者的雲遊行腳,就是那麼人間化、社會化。禪者的社會,亦即是禪者所住的禪林,他們對工作和合分工,同道間參訪互助,修持上嚴格精勤,處眾時上下平等,生活裡樸素無華,心地中統一歸真。

 

今日人間社會上,流行著不少的病態,如:緊張、功利、自私、狹窄、執著、暴力,急須禪者安詳、放下、大公、寬廣、空無、慈悲的良方來對治,這就有賴大家共同推動。

 

二、禪的時空普遍性

所謂禪,如「萬古長空,一朝風月」。在禪裡,沒有時間的長短,沒有空間的遠近,沒有人我的是非,剎那之中有永恆,一念之中有三千。心中有事虛空小,心中無事一床寬;禪者對時空有著普遍性的悟入。

 

禪者的修定,不重成佛,只重開悟,只要一悟,何愁大道不辦?所以禪者修定悟道以後,你掛念他年老,他說沒有時間老;你要他旅行遊覽,他說法界皆在他的心中。因為禪者一悟之後,就能泯滅時空內外、自他對待,其實內外、對待,實皆一如也。

 

有數則詩偈,可明禪定皆一:

 

1.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內定)

  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外禪)

2.應無所住,(內定)

  而生其心。(外禪)

3.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內定)

  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外禪)

4.猶如木人看花鳥,(內定)

  何妨萬物假圍繞。(外禪)

5.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外禪)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內定)

6.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外禪)

  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內定)

 

說到悟,那不是語言文字所能形容的,但是,悟透過禪定必然可以體驗的,可以說悟才是參禪入定的真正目的。因為悟,可以領略到時間的永恆,可以體會出空間的無邊。悟,在人我裡完全生佛平等,在時空裡完全法界一如。

 

智通禪師半夜忽然起床大叫:「我悟了!我悟了!」

 

一寺大眾都被他吵醒,歸宗禪師嚴肅的問他:「你悟到什麼?」

 

智通毫不遲疑的回答道:「我悟到師姑原來是女人做的!」

 

這樣的回答,實在太妙了!師姑是女人,是多平常的事,但真正的懂,是證悟諸法普遍平等,才真正的了然。

 

石頭希遷的「未到曹溪亦不失」,惟寬禪師的「道在目前」,都是說明禪的時空是普遍性的。

 

溈山禪師告誡石霜禪師:「莫輕一粒,因為百千萬粒皆從此一粒生!」

 

三、禪的自我規範性

禪,是絕對的超越,絕對的自尊,在禪者的口中「魔來魔斬,佛來佛斬」;

「佛之一字,吾不喜聞」,絲毫不留一點情面;黃檗禪師的「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以及臨濟的「既不禮佛,又不禮祖」,好像佛祖和他有什麼仇恨。其實有這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自尊精神,才能和大覺世尊的禪道相應。

 

禪者雖重視師承,但六祖大師的「迷時師度,悟時自度」,更為所有禪者效法。蓋禪者直下承當,以表示對自我的尊重。詩云:「趙州八十猶行腳,只為心頭未悄然;及至歸來無一事,始知空費草鞋錢。」由此可見一個參禪者,為了求真的精神,雖然八十歲的高齡,也要靠自己去找到他要的答案。

大凡一個禪人,他的修行,應該注意下列四點:

1.自我觀照,反求諸己。

2.自我更新,不斷淨化。

3.自我實踐,不向外求。

4.自我離相,不計內外。

 

我們這個時代,大多數人好像迷失了自己,乞求於別人的幫助;如果失去指引,自己就好像不能獨立擔當。對「自家寶藏不顧,拋家散走的人」,禪者的自我尊重,應是現代人的一帖良方。

 

禪者也非常重視自我的約束,自我的規範。自從六祖大師的行化大開以後,馬祖禪師創建了叢林,百丈禪師立了清規。千餘年以來,沒有一個禪者不守清規的。下列原則,是他們最重視的規範:

1.自食其力維持生活 不可傷害修道禪人。

2.不壞團體家風信譽 不自宣說自我成就。

3.每日必有發心作務 修福修慧感恩知足。

4.物質生活愈淡愈好 重視師承樹立家風。

因為禪者重視生活規範,從不到處生是弄非,今日這個脫序的時代,實應該學習禪者的風範。

 

四、禪的生活實踐性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就是一個從生活中修行成功的人。

 

惠能大師八個月舂碓,親自作務,實為他進入悟道的不二法門。離開了生活,固然沒有禪;離開了作務,更無法深入禪心。自古以來,像百丈的務農、雪峰的飯頭、楊岐的司庫、洞山的香燈、圓通的知眾、百靈的知浴、道元的種菜、臨濟的栽松、溈山的粉牆……處處都說明禪者非常重視生活。

 

有人問趙州禪師:「什麼是禪法?」

 

趙州禪師指示他去洗碗,再有人問什麼是禪法?趙州禪師告訴他去掃地。因此,學者不滿,責問趙州禪師:

 

「難道洗碗掃地以外沒有禪了嗎?」

 

趙州禪師不客氣地說道:

 

「除了洗碗掃地,我不知道另外還有什麼禪法。」

 

有源律師請教大珠慧海禪師道:「如何祕密用功?」

 

大珠禪師道:「飢時吃飯,睏時睡覺。」

 

有源律師不解地說道:「那麼每一個人每天都在修行?」

 

大珠道:「不同!別人吃飯,挑肥揀瘦,不肯吃飽;別人睡覺,胡思亂想,萬般計較。」

 

現代人的生活,普遍追求感官的刺激,以為快樂,其實閉起眼睛來的觀照禪心,那才是快樂的泉源。

 

今日社會,每個人都想升官發財、娶妻生子,但升了官,發了財,他過的生活並不快樂,有夫妻兒女,煩惱更大。還有不歡喜別人的擁有,不喜見別人的快樂,成為最大的生活上的苦惱。如能實踐禪者自我淡泊的生活,實踐禪者服務喜悅的生活,則當下就是一位真正的禪人了。

播放Podcast
https://player.soundon.fm/p/4a6a157a-3764-4f54-ab89-41acf83bbdb7/episodes/4c0fb966-1f9e-4cc2-bf04-4856fb993bde

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中國江蘇江都人,生於一九二七年。幼年家貧,輟學,父母因忙於家務,隨外祖母長居多時,後盧溝橋中日戰起,父應於一九三八年間因戰火罹難,偕母尋父,有緣於南京棲霞山禮志開上人披剃,實際祖庭為江蘇宜興大覺寺。一九四七年焦山佛學院畢業,期間歷經宗下、教下、律下等叢林完整的佛門教育。之後應聘為白塔國民小學校長、《怒濤月刊》主編、南京華藏寺住持等。

 

 

一九四九年至台,擔任「台灣佛教講習會」教務主任及主編《人生雜誌》。

 

一九五三年任宜蘭念佛會導師;一九五七年於台北創辦佛教文化服務處;一九六四年建設高雄壽山寺,創辦壽山佛學院;一九六七年於高雄開創佛光山,樹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之宗旨,致力推動「人間佛教」,並融古匯今,手訂規章制度,印行《佛光山清規》,將佛教帶往現代化的新里程碑。

 

大師出家八十餘年,於全球創建三百餘所寺院,如美國西來寺、澳洲南天寺、非洲南華寺、巴西如來寺及歐洲法華禪寺等,均為當地第一大寺。此外,並創辦十六所佛教學院、二十七所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五十三部「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五十餘所中華學校,暨智光商工、普門中學、均頭中小學、均一中小學和多所幼兒園等。以及先後創辦美國西來大學、台灣南華大學、佛光大學、澳洲南天大學及菲律賓光明大學等。二○○六年,西來大學正式成為美國大學西區聯盟(WASC)會員,為美國首座由中國人創辦並獲得該項榮譽之大學;二○一○年澳洲南天大學通過政府高等教育品質與標準署(TEQSA)認證。二○一五年,五校整合成為第一個跨國又跨洲的國際性「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

 

一九七○年起,相繼成立育幼院、佛光精舍、慈悲基金會,設立仁愛之家、雲水醫院、佛光診所、雲水護智車,協助高雄縣政府開辦老人公寓,並於大陸捐獻佛光中、小學和佛光醫院數十所,並於全球捐贈輪椅、組合屋,從事急難救助,育幼養老,扶弱濟貧。

 

一九七六年《佛光學報》創刊,翌年成立「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重新整理並加標點分段,編纂《佛光大藏經》近千冊暨編印《佛光大辭典》。一九八八年成立「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舉辦學術會議、出版學術論文集、期刊等;一九九七年出版《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一三二冊、《佛光大辭典》光碟版,設立「佛光衛星電視台」(後更名為「人間衛視」),並於台中協辦「全國廣播電台」。二○○○年《人間福報》創刊,成為第一份由佛教界發行的日報。

 

二○○一年發行二十餘年的《普門雜誌》轉型為《普門學報》論文雙月刊(二○一六年復刊更名為《人間佛教學報‧藝文》);同時期,收錄海峽兩岸有關佛學的碩、博士論文及世界各地漢文論文,輯成《法藏文庫‧中國佛教學術論典》共一一○冊。二○一三年,出版《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二十巨冊,二○一四年出版《佛光大辭典》增訂版十大冊、《獻給旅行者365日─中華文化佛教寶典》,以及《金玉滿堂》人間佛教教材。

 

大師著作等身,撰有《釋迦牟尼佛傳》、《佛教叢書》、《往事百語》、《佛光教

科書》、《佛光祈願文》、《六祖壇經講話》、《迷悟之間》、《人間萬事》、《人間佛教系列》、《當代人心思潮》、《人間佛教論文集》、《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人間佛教語錄》、《僧事百講》、《百年佛緣》、《貧僧有話要說》、《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等,總計四千多萬言,並譯成英、德、法、日、韓、西、葡等二十餘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二○一七年五月發表《星雲大師全集》,共三六五冊;《全集》增訂版於二○二二年出版,總計三九五冊,收錄畢生重要著作。

 

大師教化弘廣,有來自世界各地跟隨出家之弟子二千餘人,全球信眾達數百萬,傳法法子百餘人,遍及大陸各省市特區以及海內外如日本、韓國、新加坡、澳洲等地,如韓國頂宇法師、南京佛教協會會長隆相法師、保定佛教協會會長真廣法師、錦州佛教協會會長道極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道堅法師等。

一九九二年於美國洛杉磯正式成立國際佛光會,被推為世界總會總會長;至今於五大洲一百七十餘個國家地區成立協會,成為全球華人最大的社團,實踐「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理想。

 

佛光會先後在世界各大名都,如:洛杉磯、多倫多、雪梨、巴黎、香港、東京等地召開世界會員大會,與會代表五千人以上;二○○三年,通過聯合國審查肯定,正式成為「聯合國非政府組織」(NGO)會員。歷年來,大師提出「歡喜與融和、同體與共生、尊重與包容、平等與和平、圓滿與自在、自然與生命、公是與公非、發心與發展、自覺與行佛、化世與益人、菩薩與義工、環保與心保、幸福與安樂、信仰與未來、共識與開放、信仰與傳承」等主題演說,倡導「地球人」思想,成為當代人心思潮所向及普世共同追求的價值。

 

由於大師在文化、教育及關懷全人類之具體事蹟,一九七八年起先後榮膺世界各大學頒贈榮譽博士學位,有美國東方大學、西來大學、泰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智利聖多瑪斯大學、韓國東國大學、泰國瑪古德大學、澳洲格里菲斯大學、台北輔仁大學、美國惠提爾大學、高雄中山大學、香港大學、韓國金剛大學、澳門大學、嘉義中正大學、韓國威德大學、屏東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近年來,並獲大陸各大學頒予名譽教授,如南京大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南昌大學、揚州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人民大學、上海同濟大學、湖南大學、上海師範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及東北財經大學等。同時,多次獲得內政部、外交部、教育部頒贈壹等獎章;二○○○年獲總統頒贈「國家公益獎」,二○○二年獲得「十大傑出教育事業家獎」,二○○五年榮獲「總統文化獎菩提獎」等,肯定大師對國家、社會及佛教的貢獻。

 

大師在國際間亦獲獎無數,如:一九九五年獲全印度佛教大會頒發「佛寶獎」;二○

○○年在第二十一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上,泰國總理乃川先生親自頒發「佛教最佳貢獻獎」;二○○六年獲香港鳳凰衛視頒贈「安定身心獎」,以及世界華文作家協會頒予「終身成就獎」暨「永久榮譽會長」、美國共和黨亞裔總部代表布希總統頒贈「傑出成就獎」;二○○七年獲西澳 Bayswater 市政府頒贈

「貢獻獎」;二○一○年獲得首屆「中華文化人物」終身成就獎;二○一三年獲頒「中華之光─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以及「華人企業領袖終身成就獎」。

大師悲願宏深,締造無數佛教盛事。一九八八年十一月,被譽為北美洲第一大寺的西來寺落成,並傳授「萬佛三壇大戒」,為西方國家首度傳授三壇大戒。同時主辦「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十六屆大會」,海峽兩岸代表同時參加,為兩岸佛教首開交流創舉。一九八九年應中國佛教協會之邀,率「弘法探親團」赴大陸,並與國家主席楊尚昆、政協主席李先念於北京人民大會堂會晤,開啟兩岸佛教交流盛事。

 

一九九八年二月,大師遠赴印度菩提迦耶傳授國際三壇大戒,恢復南傳佛教失傳千餘年的比丘尼戒法,同時舉行多次在家五戒、菩薩戒會。同年四月,率團從印度恭迎佛牙舍利蒞台供奉。二○○四年十一月至澳洲南天寺傳授國際三壇大戒,亦為澳洲佛教史上首度傳授三壇大戒,成為當地佛教盛事。

 

大師一生積極推動國定佛誕節的設立,一九九九年經立法院通過,將農曆四月八日訂為國定紀念日,並於二○○○年慶祝佛教東傳中國二千年首度國定佛誕節。二○○一年十月親赴紐約「九一一事件」地點灑淨,為罹難者祝禱;同年十二月,受邀至總統府以「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發表演說。二○○二年元月與大陸達成佛指舍利蒞台協議,以「星雲簽頭,聯合迎請,共同供奉,絕對安全」為原則,組成「台灣佛教界恭迎佛指舍利委員會」,至西安法門寺迎請舍利到台灣供奉三十七日,計五百萬人瞻禮。

 

二○○三年七月,大師應邀至廈門南普陀寺參加「海峽兩岸暨港澳佛教界為降伏﹃非典﹄國泰民安世界和平祈福大法會」;同年十一月,應邀參加「鑑真大師東渡成功一二五○年紀念大會」;隨後應中國藝術研究院宗教藝術研究中心之邀,率領佛光山梵唄讚頌團至北京、上海演出;二○○四年二月,兩岸佛教共同組成「中華佛教音樂展演團」,至台、港、澳、美、加等地巡迴弘法。

 

二○○六年三月,至享有「千年學府」之譽的湖南長沙嶽麓書院講說,同年四月,以八大發起人之一的身分,應邀出席於杭州舉辦之首屆「世界佛教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說。二○○九年,國際佛光會與中國佛教協會、中華文化交流協會、香港佛教聯合會主辦「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並於無錫開幕,台北閉幕,寫下兩岸四地宗教交流新頁。二○一二年九月,應「世界經濟論壇」之邀,出席「第六屆夏季達沃斯論壇」,

主講「信仰的價值」,為該論壇創辦以來,首位發表專題演說之佛教領袖。

 

二○○八年起,悉數捐出各地版稅、一筆字義賣所得,由弟子分別於台灣、大陸、澳洲等地,成立教育文化公益基金,舉辦各種教育、文化等贈獎、公益項目。二○一○年起,應邀於北京之中國美術館及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展」,為首位在該館展出書法作品的出家人,後陸續於海南、天津、內蒙古、山西太原、廣東、雲南、廈門、鎮江、上海、大連、山東、浙江、廣西、貴州等美術館或博物館(院)展出。

 

二○一一年十二月,大師指導建設的佛陀紀念館開館落成,翌年即獲「國家建築金獎─文化教育類金獅獎」;開館第三年(二○一四)獲得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認證,成為該會最年輕的正式會員;同年,全球最大旅遊網站TripAdvisor 評為「二○一四年大獎得主」,頒發「優等」證書,以各項藝術展覽、教育推廣、兩岸文化交流、地宮收藏時代文物、永久為社會大眾持續做公益服務等項目受國際肯定。

 

為推動世界和平交流往來,歷年來,大師曾與各國領袖會面,如:泰皇蒲美蓬、印度總理尼赫魯、菲律賓總統馬嘉柏皋、多明尼克總統塞紐瑞、美國副總統高爾,以及馬來西亞三任首相馬哈地、阿都拉‧巴達威和納吉等。此外,大師先後並與各宗教領袖交換意見,如: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會長泰國公主蓬‧碧司邁‧迪斯庫爾,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約翰保羅)、本篤十六世等晤談。

 

二○○四年,大師應聘擔任「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宗教委員會主任委員,與基督教、天主教、一貫道、道教、伊斯蘭教等領袖,共同出席「和平音樂祈福大會」,促進宗教交流,實際發揮宗教淨化社會人心之功用。也先後與瑞典諾貝爾文學獎審查人馬悅然教授、漢學家羅多弼教授、哈佛大學傅高義教授、諾貝爾文學獎得獎人莫言先生等人進行人文交流座談。二○一三年,與大陸三任國家領導人習近平、胡錦濤及江澤民見面,寫下佛教歷史新頁。

 

近年,大師於大陸宜興復興祖庭大覺寺,並捐建中國書院博物館、揚州鑑真圖書館、南京大學佛光樓,成立揚州講壇、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等,積極推動文化教育,期能促進兩岸和諧,帶動世界和平。

 

大師一生弘揚人間佛教,對佛教制度化、現代化、人間化、藝文化、國際化的發展,可說厥功至偉!

購物說明

*商品示意圖謹供參考,請以實際供貨為準。 

*郵寄單筆滿299元免運(海外運費另計);未滿299元時,運費60元。

*郵寄貨到付款單筆滿699免運(海外運費另計);未滿699元時,運費100元。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佛光讀友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 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有聲書商品、衣服、食品類,因性質特殊,一經拆除商品實際包裝(即除運送用之包裝外一切包裝),即不接受退貨或換貨。

運送方式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全球 

海外運送方式及運費請聯絡: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TEL: +886-7-6561921#6664~6667 

E-mail: fgce@ecp.fgs.org.tw

兩漢晉魏南北朝佛教史(上)-湯用彤全集(一) 兩漢晉魏南北朝佛教史(上)-湯用彤全集(一)
詳細內容
文 選
兩漢晉魏南北朝佛..more
NT:500
魏晉玄學-湯用彤全集(六) 魏晉玄學-湯用彤全集(六)
詳細內容
文 選
魏晉玄學-湯用彤..more
NT:550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詳細內容
文 選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more
NT:380
飄雪 飄雪
詳細內容
文 選
飄雪..more
NT:320
奮起飛揚在人間 奮起飛揚在人間
詳細內容
文 選
奮起飛揚在人間..more
NT:700
  • 1.《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新書發表會
  • 2.生命教育系列
  • 3.【假日書房】週六午2:00-3:30 不二門文教廣場2F
Phone Number

07-6561921 轉6664 ~ 6666

Fax Number

07-6563605

Email Address

Email : fgce@ecp.fgs.org.tw

Location

高雄市大樹區興田路153號

  • 佛光山全球資訊網
  • 佛光大藏經線上查詢
  • 人間通訊社
  • 佛光大辭典增訂版App Detail
  • 佛光文化微信
  • Line 加入好友
  •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

© 2025 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統編:96958655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2644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