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編號 :1704
作者 : 星雲大師
出版社 : 佛光文化
出版日期 : 2020-03-01
ISBN : 9789574575428
頁數 :256
裝訂 :軟精裝 / 重量(g) :375公克
定價 :300.00
本書折扣:9折,優惠價為:270
六祖惠能大師的「頓教」禪法,
教我們不要忘失自己,
教我們要肯定自己。
誰是佛?
只要你能「直下承擔」,
自己就是佛!
第七 機緣品
經文 7
註釋 23
譯文 26
問題講解 50
第八 頓漸品
經文 111
註釋 118
譯文 118
問題講解 128
第九 護法品
經文 171
註釋 173
譯文 174
問題講解 177
第十 付囑品
經文 203
註釋 213
譯文 216
問題講解 230
禪與現代人的生活 —一九八九年國際禪學會議主題演說 /星雲大師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吉祥如意!
這次佛光山承辦國際禪學會議,會議主題為「《六祖壇經》之宗教與文化探討」,由星雲發表主題演說,至感榮幸!
《六祖壇經》不但是佛教禪學的一部寶典,而且被我國錢穆博士推為研究中華文化的必讀之書。《六祖壇經》全文皆以禪學為主。禪的思想,為東西方文化共同接受,因為禪不是什麼神奇玄妙之理,禪只是一種生活,是大、是尊、是真善美的境界,是常樂我淨的領域。
禪,是人間的一朵花,是人生的一道光明;禪,是智慧,是幽默,是真心,是吾人的本來面目,是人類共有的寶藏!
禪,雖然是古老的遺產,但更是現代人美滿生活的泉源,因為禪的功用可以「擴大心胸、堅定毅力、增加健康、啟發智慧、調和精神、防護疾病、淨化陋習、強化耐力、改善習慣、磨練心志、提起理解、清晰記憶」。
尤其禪能令我們認識自己,所謂「明心見性,悟道歸源」,「若人識得娘生面,山花野草總是春」。茲以「禪與現代人的生活」為題,分四點說明,就教各位!
一、禪的人間社會性
禪,不是什麼神奇玄妙的現象;禪,也不是佛教專有的名相;可以說人間處處充滿了禪機,大自然無一不是禪的妙用。禪,像太陽的熱能一樣,像發電廠的光電一樣,只要有心,到處都有自己的熱能。
說禪有人間的社會性,因為禪不是少數人的,禪是人間的,禪是社會大眾共有的。佛陀在靈山會上,把禪法傳給了大迦葉,但把禪心交給了每一個眾生。
禪的光明照耀著人間;禪,溝通了人我的關係,溝通了心物的關係,溝通了古今的關係。禪者與禪者之間的接心、印心,處處都說明了禪的人間社會性,禪門一千多則的傳燈公案,不但玄奧,而且美麗。那些禪話裡,處處都說明了禪者從矛盾中,見解如何去統一;從差別中,思想如何去融合;從分離中,精神如何去相依;從人我中,兩心如何去相通!
僧問洞山禪師:「寒暑來時,如何躲避?」
洞山答說:「何不向無寒無暑處去?」
僧再問:「如何是無寒無暑處?」
洞山道:「寒時寒殺闍黎,熱時熱殺闍黎。」
僧反駁道:「你不是說到一個既不寒又不熱的地方,為什麼又寒殺熱殺呢?」洞山終於進一步的說道:「寒冷時用寒冷來鍛鍊你自己,熱惱時用熱惱來鍛鍊你自己!」
所以禪者不逃避人間,永遠活躍在社會每一階層,在寒暑冷暖、榮辱苦樂、貧富得失、是非人我中不動心。「猶如木人看花鳥,何妨萬物假圍繞」,這就是禪者人間的社會性格。
「春城無處不飛花」;同樣的,「人間到處有禪機」。從許多禪的名稱,可以看出禪的社會性,如禪食、禪衣、禪床、禪座、禪燈、禪味、禪話、禪行、禪悅、禪喜、禪友、禪眷、禪用、禪心、禪人……人間社會裡,哪裡沒有禪呢?
真正的禪者,山林水邊,陋巷鬧市,不分僧俗,不計男女,人人可參禪,人人可問道,所謂「一缽千家飯,禪僧萬里遊」。禪者的雲遊行腳,就是那麼人間化、生活化、社會化!
禪者的社會,亦即是禪者所住的禪林,他們對工作和合分工,他們在同道間參訪互助;他們修持中嚴格精勤,處眾時上下平等,生活裡樸素無華,心地上統一歸真。今日人間社會上,流行著不少的病態,如:緊張、功利、自私、狹窄、執著、暴力、虛偽、傲慢等,急需要禪者安詳、放下、大公、寬廣、空無、慈悲、統一、集中的良方來對治,這有賴各位學者專家推動,方始為功!
二、禪的時空普遍性
所謂禪,就如「萬古長空,一朝風月」,在禪裡,沒有時間的長短,沒有空間的遠近,沒有人我的是非,沒有現象的變化。禪是剎那之中有永恆,一念之中有三千。「心中有事虛小,心中無事一床寬」,因為禪者對時空有普遍性的悟入。
禪者的修證,不重成佛,只重開悟;千年闇室,一燈自明,只要你一悟,何愁大道不辦?所以禪者修證悟道以後,你掛念他年老,他說沒有時間老;你要他旅行遊覽,他說法界皆在他的心中。因為禪者一悟以後,就能泯滅時空內外、自他對待。其實內外、對待,實皆一也。
茲舉如下數則詩偈,皆可明禪定皆一: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內定)
拈花微笑,付囑摩訶迦葉。(外禪)
‧應無所住,(內定)
而生其心。(外禪)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內定)
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外禪)
‧猶如木人看花鳥,(內定)
何妨萬物假圍繞。(外禪)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外禪)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內定)
‧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內定)
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外禪)
說到悟,那不是語言文字所能形容的,但悟必然是透過禪定可以體驗的,可以說,悟才是參禪入定的真正目的。因為悟,可以領略到時間的永恆,可以體會出空間的無邊。悟,在人我裡完全「生佛平等」,在時空裡完全法界一如。
智通禪師半夜忽然起床大叫:「我開悟了!我開悟了!」
一寺大眾都被他吵醒,歸宗禪師嚴肅的問他:「你悟的什麼?」
智通毫不遲疑的回答道:「我悟的道理是:師姑原來是女人做的!」
這樣的回答,實在太妙了!師姑是女人,是多平常的事,但真正的懂是證悟諸法普遍平等,才真正的了然。石頭希遷的「未到曹溪也不失」,惟寬禪師的「道在目前」,都是說明禪的時空是普遍性的。
溈山告誡石霜:「莫輕一粒,因為百千萬粒皆從此一粒生!」
三、禪的自尊規範性
禪,是絕對的超越,絕對的自尊,在禪者的口中「魔來魔斬,佛來佛斬」,絲毫不留一點情面;「佛之一字,永不喜聞」;黃檗禪師的「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以及臨濟的「既不禮佛,又不禮祖」,好像佛祖和他有什麼仇恨。其實有這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自尊精神,才能和大覺世尊的禪道相應。
禪者雖重視師承,但六祖大師的「迷時師度,悟時自度」,更為所有禪者效法。蓋禪者直下承當,以表示對自我的尊重。詩云:「趙州八十猶行腳,只為心頭未悄然;及至歸來無一事,始知空費草鞋錢。」由此可見一個參禪者為了求真的精神,雖然八十歲的高齡,也要靠自己去找到他要的答案。
大凡一個禪人,他的修行,應該注意下列四點:
自我觀照,反求諸己;
自我更新,不斷淨化;
自我實踐,不向外求;
自我離相,不計內外。
我們這個時代,大多數人好像迷失了自己,只一味的乞求於別人的幫助;一旦失去了指引,自己就好像不能獨立擔當。對這種「自家寶藏不顧,拋家散走」的人,禪者自我尊重,應是現代人的一帖良方。
禪者也非常重視自我的約束,自我的規範。自從六祖大師的行化大開以後,馬祖創建了叢林,百丈建立了清規。千餘年以來,沒有一個禪者不守清規的。下列原則,是他們最重視的規範:
自食其力維持生活 不可傷害修道禪人
不壞團體家風信譽 不自宣說自我成就
每日必有發心作務 修福修慧感恩知足
物質生活越淡越好 重視師承樹立宗風
因為禪者重視生活規範,從不到處生是弄非,今日這個脫序的時代,應該學習禪者的榜樣!
四、禪的生活實踐性
我們本次會議的主人翁惠能大師,就是一個從生活中修行成功的人。
惠能八月舂碓,親自作務,實為他進入悟道的不二法門。離開了生活,固然沒有禪;離開了作務,更無法深入禪心。自古以來,像百丈的務農、雪峰的煮飯、楊岐的司庫、洞山的香燈、圓通的悅眾、百靈的知浴、道元的種菜、臨濟的栽松、溈山的粉牆……處處都說明禪者非常重視生活的實踐。
有人問趙州禪師:「什麼是禪法?」趙州指示他去洗碗,再有人問什麼是禪法?趙州告訴他去掃地。因此學者不滿,責問趙州難道洗碗掃地以外沒有禪了嗎?
趙州不客氣的說道:「除了洗碗掃地以外,我不知道另外還有什麼禪法?」
有源律師請教大珠慧海禪師道:「如何祕密用功?」
大珠道:「饑時吃飯,睏時睡覺。」
有源不解的說道:「那每一個人每天不都在修行?」
大珠道:「不同!別人吃飯,挑肥揀瘦,不肯吃飽;別人睡覺,胡思亂想,萬般計較。」
現代人的生活,普遍的追求感官的刺激,以為快樂,其實閉起眼睛來的觀照禪心,那才是快樂的泉源。
今日社會,每個人都想發財升官、娶妻生子,但升了官發了財,他過的生活並不快樂,有夫妻兒女,煩惱更大。還有不歡喜別人的擁有,不愛見別人的快樂,成為最大的生活上的苦惱。如能實踐禪的自我淡泊的生活,實踐禪的服務喜悅的生活,則當下就是一位真正的禪人了。
剛才我向各位報告的「禪與現代人的生活」,我講的第一點是「禪的人間社會性」,第二點是「禪的時空普遍性」,第三點是「禪的自尊規範性」,第四點是「禪的生活實踐性」。我只是做一個引言,更精彩的,則有賴各位發表的高論。
祈求三寶加被各位福慧雙增!
《六祖法寶壇經》是一部闡述人人真心本性的重要經典,它指出我們真正的生命,因此也可以說是一部充滿生命智慧的寶典。《六祖法寶壇經》一共分為十品,各品要旨分別陳述如下:
第一〈行由品〉是六祖大師自述他的身世,以及求法、得法乃至弘法的種種歷程,也是本經的序分。
第二〈般若品〉記述六祖應韋刺史的請益,而為大眾開演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的法義,謂「若識得自性般若,即是見性成佛」。這是《六祖壇經》最重要的一品,本品將禪的價值、意義發揮得非常透澈。
第三〈決疑品〉記述六祖大師為韋刺史解釋達摩祖師何以說梁武帝造寺度僧、布施設齋了無功德以及念佛往生西方的疑問,並以〈無相頌〉揭示在家修行法。
第四〈定慧品〉集錄六祖大師為大眾開示「定」與「慧」體用不二的法義。也就是說明曹溪的修行法門是以定慧為本,而定慧是一體的,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又說此修行法門是以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第五〈坐禪品〉記述六祖大師為聞法的大眾開示修習禪定不是在著心、著靜和不動上修行。坐禪的意義是: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禪定是: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因此,我人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第六〈懺悔品〉收錄六祖大師為來山聽法的廣韶及四方士庶傳授「自性五分法身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及「無相懺悔」,說明懺悔、四弘誓願、無相三歸依戒等意旨。
第七〈機緣品〉匯錄六祖得法後,在曹溪弘化時,與無盡藏、法海、法達、智通、智常、志道、行思、懷讓、玄覺、智隍等各方學者師資投契的機緣。
第八〈頓漸品〉乃六祖大師為神秀的門人志誠禪師開示「南能北秀」二人所教示戒定慧的差異。因旨在敘說「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故名頓漸。
第九〈護法品〉記載神龍元年(七○五)則天太后及中宗下詔迎請獎諭六祖大師的經過,也就是說明當時朝廷尊崇六祖及擁護佛法的情形。
第十〈付囑品〉是說六祖大師臨涅槃時,教導弟子如何舉用三科三十六對來說法,才不致失卻頓門禪宗的宗旨,並記述六祖遷化前後的經過情形。
四、《壇經》的修行觀念
《壇經》在中國思想史上,深具影響力,他所揭示的修行觀念,為佛教傳統修行方式注入活水,促使禪宗蓬勃發展。今略舉三點說明如下:
1.隨緣不變的無住修行:《壇經》的〈行由品〉說,惠能大師承受衣缽後,到了曹溪,又被惡人尋逐,為了避難,他隱遯於獵人隊中,過著與獵人為伍的生活。
他時常隨宜為獵人說法,獵人則令他看守羅網,每當他看見禽獸落網時,便將牠們統統放生。到了吃飯的時候,便以菜蔬寄煮在肉鍋中,但只吃肉邊菜。這樣的生活,惠能大師隨緣安住了十五年。一天,當他思惟出世弘法的時機因緣已經成熟了,便毫無眷戀地走出隱居的生活,而到廣州弘法利生。
惠能大師不論身處寒暑冷暖、榮辱苦樂、貧富得失、是非人我中,都能保有一份「隨所住處恆安樂」的曠達和寧靜,這種隨緣不變的「無住生活」,充分地流露出禪者人間化的性格,也破除一般人對於禪法神奇玄妙的迷思。
2.心無憎愛的無念修行:〈般若品〉的無念修行法門說,無念並非百物不思,而是「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也就是面對一切境界不起喜惡愛憎等念頭。
如何能無念呢?惠能大師說,只要能清淨自己的本心,使六識出六根門頭,於六塵境中不染不雜,無滯無執,來去自由,解脫自在,即名「無念行」。又〈定慧品〉說:「於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因此,惠能大師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憎愛不關心,長伸兩腿臥。」這種自我觀照,反求諸己;自我實踐,不向外求,自尊自律的無念生活,自然能使內心清淨,無玷無染,如月映千江,日處虛空。
3.僧信平等的無相修行:〈疑問品〉說:「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六祖認為在家、出家都不是成佛的必要條件,所以無須在虛妄假相上分別,但以自淨其意為修行的要務。因為修行無非在淨化自己的人格,淨化人格,即不須有時間、處所、身分的分別,只要在日常生活裡,行住坐臥中,反觀自照,體悟自性,在在處處無不可成佛。
《壇經》以「無念、無相、無住」為修行法門,主要是使人人能「明心見性」。因此,若能依此而修,對於世間的善惡好醜,乃至人我的恩怨情仇,言語的觸犯諷刺,彼此的欺凌紛諍,能一併視為虛空幻相,則不會想到報復酬害,淨土即在目前。
星雲大師
江蘇江都人,一九二七年生,為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一九四九年初來台,一九五三年駐錫宜蘭念佛會,奠定弘法事業基礎。一九六七年創建佛光山,致力推廣文化、教育、慈善、共修等事業。一九九一年創辦國際佛光會,後又創立人間福報、人間衛視。在全球設有十六所佛教學院,在台灣創辦普門中學,以及南華、佛光、美國西來、澳洲南天、菲律賓光明等五所大學,整合成為第一個國際性的「佛光山系統大學」。著有《釋迦牟尼佛傳》、《星雲禪話》、《六祖壇經講話》、《佛光菜根譚》、《佛光教科書》、《人間萬事》、《百年佛緣》、《人間佛教佛陀本懷》、《星雲大師全集》,以及《有情有義》、《佛光祈願文》等有聲書。
07-6561921 轉6664 ~ 6666
07-6563605
Email : fgce@ecp.fgs.org.tw
高雄市大樹區興田路153號
© 2024 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統編:96958655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25575515